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正確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懲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機械的懲罰使我們一切工作受損失?!惫P者認為,教育懲戒權并不是“尚方寶劍”,也不是“靈丹妙藥”,教育需要賞識,也需要懲戒。賞識引人向善,懲戒讓人知惡,沒有賞識的教育不完整,沒有懲戒的教育同樣不完整。教育懲戒之所以跟懲罰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就在于教育懲戒心中有“愛”,手下有“度”,眼中有“人”,教育懲戒的實施充滿了育人的“溫度”。
如果說有藝術的獎賞讓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錦上添花,那么有溫度的懲戒會讓我們的教育教學少一些麻煩,少一些彎路。的確,教育若沒有應有的懲戒,就只剩蒼白無力、脆弱不堪,就成了不負責任的放縱,但懲戒一定要科學要可行,要適度,更要有溫度。這樣,手中戒尺自然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我們的教育才會有希望。
記得五年級上學期的一天上午,又到上課的時間了,我拿起課本興沖沖地走進教室,還沒等我站定,學習委員張昱松匆匆地告訴我:“劉老師,王澤,將天宇,又沒有帶預習卡?!薄袄蠋?,后四組里李曉亮、張佳朔、張穎……也沒有帶預習卡,王思聰?shù)娜沼?、預習都沒完成?!睏蠲粢布敝a充道……
聽到這里,我不由得心中窩火,真想大發(fā)雷霆,這么多沒交作業(yè)的學生,怎么辦?讓家長送來,不妥,他們都上班了,訓斥,不可,馬上就要上課了,沒了心情大家怎么上課、學習?理智告訴我,冷靜再冷靜。此刻,我能做的只有學會控制!于是,我定了定神,強壓住內心之火,按時上課。一切似乎都平靜了下來。
但此事不能就這么了了!因為對學生不能按時上交作業(yè),我早已頭疼極了并深感氣憤。已經(jīng)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有些孩子的學習習慣還如此差,居然連作業(yè)都不能按時上交,真該狠狠地批評、懲罰他們。按班規(guī),不能及時交作業(yè)的同學是要抄寫一篇課文的(既復習了知識,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可這個辦法對于那些屢次不交作業(yè)的學生來說已經(jīng)麻木了。怎么辦?我費盡心思,既然這種方法不湊效,何不換一種方法,改成讓他們設計一幅畫呢?要求:這幅畫必須用“按時交作業(yè)”內容設計成一定的圖案,還得寫出自己的真切感受(500字)。這樣做,能否會讓那些個“頑石”欣然接受,真正頓悟老師對他們的懲戒呢?
當我把這一想法告知學生時,他們深感新鮮而又好奇,看得出孩子們是很樂意接受的。后來,王澤、蔣天宇他們幾個盡管費勁了心思,可還是按時交上了他們的“作品”:有的畫的是一顆心,有的設計的是一個蝴蝶結,有的設計的是一個可愛的花貓頭型……看到他們上交的特殊作業(yè),我氣消了,不由得笑了,問及他們的感受,他們有的說設計圖畫太困難了,不會繪畫但也要完成,有的說老師對我們的懲戒是好玩,很有趣,還有的說我們知道老師是為我們好,想讓我們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很樂意接受,以后我們會永遠記住這次教訓,一定按時上交作業(yè)的。
聽著孩子們的心聲,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根據(jù)學生身心特點、過錯性質、悔改態(tài)度等選擇適當?shù)膽徒浯胧?,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對于懲戒的方式,學生能接受多少、真正能承受多少,必須因人而異,既要把握好度,更要充滿溫度。
一定要明白一旦懲戒有了“溫度”,自然也就有愛,我們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善意;因為有愛,我們實施懲戒才能讓學生欣然接受,好的懲戒--適度而又充滿溫度的懲戒一定不是為懲戒而懲戒,好的教師一定是“心有戒尺,眼有光芒”,一定是走入學生的心靈,一定是是讓學生感到充滿溫情和溫度的,學生也完全能夠接受,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有一段廣為流傳的名言:“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蔽覀冎挥袌猿忠杂藶槟康模瑥膼鄢霭l(fā),巧妙借力,用人格引領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呵護生命,尊重個性,我們的教育懲戒才能有“溫度”,才能發(fā)揮“搖動另一棵樹”“推動另一朵云”“喚醒另一個靈魂”的作用與功能,讓枯燥的思想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完成,真正發(fā)揮育人的作用。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