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需要干部以非常之力決戰(zhàn)決勝艱巨任務。然而,現(xiàn)實中仍有少數(shù)干部不主動擔當作為,缺乏信心與斗志,面對任務左躲右閃,直接“躺平”,被群眾稱為“躺平式干部”。
“躺平式干部”眾生相
“躺平式干部”有幾副面孔?隨著作風建設的不斷推進,過去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風氣正在逐步扭轉。但在一些基層干部中潛伏著一股“躺平”的暗流,值得警惕。著眼于具體表現(xiàn)形式,“躺平式干部”主要有以下幾幅肖像“簡筆畫”。
現(xiàn)實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落實工作要求時,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成了,實則是只喊口號“唱空城”,工作上得過且過,滿足于開會了事,貫徹落實沒有下文。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的破壞,西部地區(qū)某干部反復強調環(huán)保問題的重要性,提要求“口號響當當”,“反正該做的批示我批了,該開的會我也開了”,典型的不尚實干尚空談、召開會議當落實。有的干部“表態(tài)”之后無“表現(xiàn)”,服務群眾靠“表演”,面對群眾訴求滿口承諾,開的卻是空頭支票,害得群眾空歡喜一場。“接待時熱情無比,讓人暖心,詢問進度時總是顧左右而言他,讓人寒心!”再比如,遇到某突發(fā)事件后,涉事部門和單位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表態(tài)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但往往是“火箭回應”后就沒了下文,或者依然我行我素。這種“表面上辦”,其實只是“做給你看”,目的是“贏得你贊”,至于實際成效,卻是“稀松散漫”。
拈輕怕重“做樣子”是“躺平式干部”的另一突出表現(xiàn)。一些黨員領導干部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挑三揀四、討價還價,甚至以各種理由推脫。比如,認為沒有“實權”的部門是“清水衙門”,嫌棄偏遠地區(qū)環(huán)境差,感覺干臟活累活“有失身份”,等等。有的干部長期坐在辦公室以“遙控指揮”接“燙手山芋”,了解情況主要靠下屬匯報、部署工作主要用電話通知、考評工作主要看下級報告,極容易導致工作安排脫離實際。還有的干部表示,自己單位一位領導對于有經濟補貼的工作比較上心,對其他日常工作積極性比較低,經常做甩手掌柜。
還有一類干部的典型特征是“不喊號子不拉纖,擼起袖子一邊看”,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庸碌無為“混日子”。有群眾反映,有的干部平常不言不語,有事一問三不知,見到工作“兩手一攤”,碰到問題“兩眼一黑”。有的干部年近退休,認為自己“船到碼頭車到站”,如東北某市直屬機關老干部管理服務中心原主任在被調整到服務中心后,就自認為退居“二線崗位”不用繼續(xù)努力,于是把心思全用到了詩詞歌賦和游山玩水上,學習教育請假缺席,重要會議副職代勞,政策落實不聞不問,最終放松警惕滑向腐敗深淵。更有甚者,守著條條框框辦事,作風拖沓、不重時效,把“遇到問題按兵不動、能拖一陣是一陣”奉為工作哲理,對限時辦結的工作不按時限辦理,對重大事項推動、落實不力。某地級市工業(yè)和信息化委員會原黨組書記、主任,就以機構設置調整等為由,生生拖住了某國家數(shù)據中心的建設進度3年多,導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的項目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些基層單位存在一種怪現(xiàn)象:有的干部面對“老大難”“硬骨頭”,只想當“太平官”,選擇一“走”了之。如,面對兩家餐館違規(guī)修建的鋼架棚,中部地區(qū)某街道辦工作人員收到上級指示后,擔心采取強制拆除措施引發(fā)矛盾,沒有及時處理該問題,導致違規(guī)現(xiàn)象持續(xù)長達6年。又比如,東部地區(qū)某市林業(yè)局局長李某某在任職期間,對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置若罔聞、熟視無睹,甚至在工作人員已經做好調查摸底等相關基礎工作、多次請示匯報的情況下,仍然振振有詞:“這項工作容易引發(fā)爭議,我們不要積極推動。”最終給當?shù)卦斐闪藰O其惡劣的影響。如此回避矛盾“繞彎子”,完全置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于不顧。
“躺平式干部”以虛字當頭、空字掛帥,損了形象、傷了民心。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不負責、不作為,必將導致項目推進緩慢,抓落實打了折扣,甚至失去方向產生偏差。此外,“推一下動一下”,久而久之必然導致“能者多勞懶者閑”的現(xiàn)象,致使大量人力資源閑置難以形成合力,進一步拖延了辦事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職權職能的正常發(fā)揮。長此以往,久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一些原本可以化解的矛盾、解決的問題長期得不到實質性解決,最終致使群眾叫苦連天。
選任“干將”“闖將”,讓混日子沒有市場
歷史的契機、時代的重任,迫切需要干部隊伍沖鋒陷陣、能征善戰(zhàn)。在新時代的前進征途上,應選任一大批“干將”“闖將”,讓“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讓混日子沒有市場。
01
以思想破冰引領精神提振。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從“躺平”中“起身”,須捧一顆滾燙初心奔赴信仰高地。要有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情懷,摒棄“工作分好壞、干事論大小”的思維,讓情懷轉化為黨員干部擔當干事、為民辦事的內在動力和外在表現(xiàn),展現(xiàn)新?lián)?、實現(xiàn)新作為。對待群眾要有真情實意,以心換心,把群眾的事當自個事,攀“窮親戚”,和群眾零距離接觸,對其切身利益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了解他們的所需所盼。要有爭先創(chuàng)優(yōu)、破局前行勇闖的精神,克服守舊觀念,突破固有模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不給后人留麻煩,不給單位留罵聲。
02
以正向激勵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怪圈。這激勵那激勵,用好干部最給力。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新時代呼喚銳意進取的“闖將”,而不是出工不出力的“觀眾”。堅持一線識別干部,鼓勵各級組織積極評選擔當作為的先進模范,加強對先進典型的學習和宣傳,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引導和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干部評價,讓真正有擔當有作為的基層干部能夠在考評中脫穎而出。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提拔重用長期扎根基層、踏實苦干、貢獻突出的基層干部,讓想干事能干事者上,讓不擔當不作為者下。減少不必要的重復交叉考核、檢查和評比,讓每一次考核結果都得到切實的運用。
03
以精準問責推動責任落實。有的放矢,不枉不縱,才能維護問責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讓廣大干部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拼搏。加強日常監(jiān)督和警示教育活動,對干部在工作中出現(xiàn)的推拖繞式“躺平”、偷奸?;健疤善健薄膯栘熓健疤善健焙臀蠢舷人ナ健疤善健钡葐栴},采用談話、函詢等方式及時咬耳扯袖,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提醒、早糾正,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對于不珍惜崗位、不愿作為的干部,絕不能聽之任之,要充分運用監(jiān)督作用,準確界定職責范圍,把“板子”打到具體人身上,該調整的及時調整,該問責的堅決問責,不搞“避重就輕”式問責。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干部擔當不夠、作風不實、執(zhí)行不力等問題,把案件查辦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同巡視巡察、專項督查反饋的問題整改結合起來,列出清單、實行銷號管理,確保整改到位。
04
以容錯糾錯護航創(chuàng)業(yè)熱情。容錯糾錯機制是銳意進取干部的“定心丸”,也是改革創(chuàng)新者的“保護傘”。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責任判別和認定的標準,明確界定容錯范圍,根據各部門實際情況列出具體可以容錯情形和不可容錯的情形,不一棍子打死,讓基層干部能夠清晰地知道容錯標準,有效消除基層干部顧慮,讓基層干部感受到容錯糾錯對于擔當作為者的保護,愿意放下包袱,勇敢作為。另一方面,完善澄清保護機制,對被誣告的干部,要予以有效保護,并采取有效方式及時消除負面影響,還其清白;對惡意中傷、誣告陷害基層干部的行為,要依規(guī)依紀依法追究責任,情節(jié)嚴重的予以曝光形成震懾,切實為基層干部撐腰鼓勁。
05
以聚焦短板用力提升能力、增強自信。干部干部,“干”是第一位的。作風好不好,不是看話說得“漂不漂亮”,關鍵在于事辦得行不行。要“充電”蓄力量,砥礪“跑得快”的實干本領,學理論知識,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提升專業(yè)素質和破解問題的能力,針對基層干部的知識盲點、能力短板、經驗盲區(qū),建立常態(tài)化、多元化、系統(tǒng)化培訓,提升基層干部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讓干部愿出力、會出力、善出力。同時,干部的“面子”來自為群眾把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的成就感,要讓干部在敢于向問題叫板、贏得群眾叫好中獲得干事動力,將“要我改革”變成“我要改革”,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一樁樁捋清楚、一件件落實好。要有上手的能力、務實的作風,干在工作第一線,置身矛盾最前沿,推動解決“進展緩慢”“項目趴窩”等難題,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