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視覺 |
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不僅是信息生成方式、信息傳播方式、信息獲取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的變革,它的變革力已經直接滲透到公眾的社會生活與思維方式,潛移默化間對整個社會機能進行重構。
在“微時代”,網絡與現實兩個輿論場的分野一直與微博、微信的發(fā)展相伴而行?!翱词昼姷奈⒉匆粋€星期的《新聞聯播》才能緩過勁兒來”,網民的戲謔調侃生動地道出兩個輿論場間的巨大“溫差”。
的確,負面情緒、群體憤怒、謠言風波、嘩眾取寵……亂象叢生的網絡環(huán)境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社會情緒的“高壓鍋”,任何一個輿論事件都可能將它引爆,并在現實社會中釀成嚴重后果。
事實上,兩個輿論場的分野還不足以說明“微時代”的網絡世界所具有的巨大輻射力。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不僅是信息生成方式、信息傳播方式、信息獲取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的變革,它的變革力已經直接滲透到公眾的社會生活與思維方式,潛移默化間對整個社會機能進行重構。“微時代”網絡空間的思維方式、社交方式、情緒色彩,已經蔓延至現實社會本身,任何原本活躍于“線上”的群體情緒,都可能轉變?yōu)椤熬€下”的群體事件;任何原本在“線上”振臂高呼的網絡名人,都可能在“線下”贏取現實利益。漸漸地,網絡世界已在某種程度上綁架了現實社會,并逐漸成為整個社會情緒和輿論潮流產生裂變的核心。
“微時代”對社會的改造力何以如此巨大?以技術革命為載體的傳播方式變革自然首當其沖。技術革命帶來的不僅是傳播載體的革新與傳播方式的革新,它還不可避免地作用于內容生產乃至思維方式,使整個社會內容生產的上游環(huán)節(jié)發(fā)生巨變。
具體來說,“微時代”碎片化的表達方式呈現出簡單化、淺表化、平面化的特點,這一方面決定了深刻的思想和復雜問題的論述無法展開,一方面導致了具有煽動性的極端言論更易吸引眼球,從而使大量極端言論的產生和傳播獲得可能。而與此同時,匿名表達與匿名傳播又進一步助推了這種偏激情緒蔓延的可能性,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