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常興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新校長為整頓校風與學生家長“演雙簧”重罰學生:課堂上吃瓜子罰100元,課下吸煙一次500元,溜出校園上網(wǎng)吧罰1000元……家長當著學生的面交罰款,學校背著學生把罰款退給家長,卻已有學生被罰的不敢上學(12月11日《大河報》)
看似重罰,到頭來,竟然是假罰,可謂“欺騙式罰款”。好似一個有智慧的辦法,卻由于學生不知情,明顯留下“以罰代管”印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倍乙f,有愛的教育可以讓“壞學生”變成好學生,沒有愛的教育卻能讓好學生變成“壞學生”。但無論如何,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對學生的引導講究諄諄誘導,想當然不能懶政。又由于是文明的發(fā)源地和傳承使者,是不可能允許暴力教育的,哪怕就是軟暴力教育也不行。實質上,正因如此我們才禁止體罰學生,倡導人性化教育。
用謊言教育學生,收獲的是謊言;用欺騙教育學生,收獲的是欺騙。教育的字典里不該有“以罰代管”,也不該有“欺騙式罰款”。所以,正兒八經(jīng)的“以罰代管”要治理、要拋棄,變種的“欺騙式罰款”更要治理、更要拋棄。
張亞莉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