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岸邊,被稱為“紅燈籠”的山西體育中心成了太原人注目的焦點。8月8日,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將在這里揭幕,作為主場館,不少項目都要在此舉行。
作為太原市“第四代”體育場館,山西體育中心和它的前輩們“孕育孵化”出多個體育強項,培養(yǎng)出一批冠軍人才,促進了太原市乃至山西省體育事業(yè)的進步。
70年來,四代體育場館見證了太原人的生活變遷,與這個城市一同成長。
“40后”體育場經(jīng)歷艱難
說起太原的體育發(fā)展史,就得提到已經(jīng)消失了的杏花嶺體育場,那是山西最早的體育場。
據(jù)山西省體育博物館館長朱強介紹,該體育場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新中國成立后,當?shù)囟啻螌π踊◣X體育場進行重修、擴建。到1954年,已經(jīng)修建了有8條跑道的400米田徑場,修筑了能容納5萬人的看臺。
20世紀70年代末,山西射箭領軍人物、1958年出生的王友群曾在這個體育場和來訪的日本隊打過比賽?!半m然我們已經(jīng)盡力做到最好了,但是場地、器材等各方面跟對方都差得太遠,甚至是天壤之別。”
因場地結構不規(guī)范、不合理和體育設施、設備的陳舊老化,不再適宜接納高層次大型運動的杏花嶺體育場,在1994年被拆除。
“60后”地標書寫歷史
太原市雙塔街上的山西省體育博物館,前身是1961年投入使用的山西省體育館,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建筑手法,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批高標準場館之一,也是山西省最早的體育館。
“山西省體育館被核定為國家頂級體育館,在這里曾舉辦過許多國際、國內(nèi)以及省市比賽,見證了山西體育的發(fā)展和繁榮?!敝鞆娊榻B說,當時“體育館”和“雙塔”就是太原的兩個“地標”。
一些老太原人記得,當時太原市民文體活動的去處只有兩個,一個是迎澤大街上的工人文化宮,一個就是雙塔街上的“體育館”。
王友群曾在“體育館”里住了兩年?!爱敃r我們在這里訓練,就在看臺下的小房間里居住。當時的設施已經(jīng)很好了,起碼有了水沖廁所?!?nbsp;
山西省體育博物館工作人員仇雅琦說,這個“體育館”是名副其實的冠軍搖籃,曾先后為9支運動隊提供訓練后勤保障,培育了董棟、徐瀟、袁新東等一大批優(yōu)秀運動員。
鑒于“體育館”50多年來為山西體育事業(yè)做出的貢獻和其獨有的建筑風格,太原市政府2009年將其命名為“歷史建筑”予以保護。2015年,由其前廳改造的“山西省體育博物館”對外開放,成為人們了解山西體育文化和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窗口。
“90后”健身中心自由親民
1993年投入使用的山西省體育中心是太原市“第三代”場館,如今已是太原市民常去的健身去處。
據(jù)朱強介紹,20世紀80年代,全國大力推進體育中心建設,山西投資1億多元,建成可容納3.6萬名觀眾、包括一場四館和一個訓練基地的大型體育場。隨后在這里舉辦了山西省運動會開幕式和一些文藝演出,在20世紀末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進入21世紀,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的職能作用逐漸被“10后”山西體育中心取代。2010年,隨著新體育中心即將建成,山西省體育中心決定放下“高冷”身段,將職能轉向全民健身,改名為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
目前,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改造成了集田徑、球類、游泳、武術等數(shù)十個項目于一體的活動場所,是大眾健身活動的“自由空間”。
“千禧后”“紅燈籠”點亮太原城
竣工于2011年的山西體育中心有個形象的別名,叫“紅燈籠”,是太原市的“第四代”場館。它的出現(xiàn),點亮了太原城。
“紅燈籠”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以大鼓之形、燈籠之構、剪紙之飾為創(chuàng)意元素建起來的主體育場,是太原百姓取的名字?!爱敃r由包括學生、教授、軍人等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近千名代表投票選出?!敝鞆娺€記得,“紅燈籠”以768票的絕對優(yōu)勢取勝。
“紅燈籠”包括60000座的主體育場、8000座的主體育館、3000座的游泳跳水館、1500座的自行車館和綜合訓練館等,從根本上改變了山西省體育場館設施相對落后的面貌。即將開幕的二青會中,有大量金牌將在“紅燈籠”產(chǎn)生。
目前,山西省體育局所屬的26個項目的運動隊都集中在山西體育中心各訓練基地,山西省專業(yè)運動隊的生活訓練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實現(xiàn)了管理上的規(guī)?;?、集約化、現(xiàn)代化。
除競技體育,職業(yè)體育也在“紅燈籠”中紅火發(fā)展。在山西體育中心的籃球館,山西興瑞女籃曾鑄造WCBA三連冠王朝,山西男籃“鬧他”魔鬼主場全國聞名。
與此同時,“紅燈籠”還是舉行文藝匯演、大型會展等文化、經(jīng)濟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當?shù)鼐用裥蓍e娛樂的重要目的地。
新聞熱點